来源:市情研究中心 | 时间:2024-09-24 | 字体:【 | 大 | 中 | 小 | 】 | 视力保护色: |
马 颖
作为一名青龙满族自治县乡镇基层党员干部,非常荣幸能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工作之余,我格外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相关论述,学习领悟到了很多政策理论知识,受益颇深。在《习近平扶贫故事》一书的学习阅读过程中,我认真学习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这本书系统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先后在陕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工作,直到担任总书记,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带领困难群众脱贫攻坚。一个个感人事迹生动记录了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驰而不息推进脱贫攻坚的精彩瞬间。按照时间顺序,全书由67篇扶贫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都生动地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民、忧民、为民、爱民的民生情怀,也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勤政爱民的责任担当。
路遥不坠其志。从陕北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到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任职工作,从见证着农民们辛苦劳作的刻骨铭心,到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脱贫致富的豪情壮举,习近平总书记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贫困群众,始终投入大把精力致力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自己所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他为扶贫工作算好时间点、标好侧重点、划好重难点,为减贫事业不断探索新路子、提供新思想、争夺新胜利。党中央制定的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政策,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对每一户贫困人员建档立卡,下足绣花功夫,让“两不愁三保障”成为摸得着、看得见的百姓实惠。
登高不忘俯低。党的十八大闭幕后,新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掷地有声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同时,总书记还说:“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初心、恒心、决心和信心。最坚定的信心来自最深的牵挂,更来自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自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来自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干工作用没用心,群众最有感觉;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就是因为真心付出、真新帮扶,脱贫攻坚工作才会取得如此大的实效。
行远不改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习近平同志引用这句古话,就是要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脱贫攻坚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发展理念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决心。经过八年持续奋斗,我国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进入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形势更复杂、矛盾更集中、任务更艰巨,更需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理论思路,创新政策举措,创新机制模式,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通过读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扶贫故事,我深深感受到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更深入的理解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找到了实践榜样和思想力量,并激励我在奋斗道路上创造出更多为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
(作者系青龙满族自治县安子岭乡宣传统战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