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基层指导处 | 时间:2023-04-03 | 字体:【 | 大 | 中 | 小 | 】 | 视力保护色: |
党校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
—中共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委党校 张艳坤
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理论宣讲工作,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和教育基层干部群众的有效途径。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如何在新时代发挥好主阵地作用,不断创新基层理论宣讲方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集聚强大正能量,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当前党校理论宣讲中存在的问题
按照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党校的理论宣讲作用不言而喻,如何做到宣讲入心入脑、扩大覆盖面、增强宣讲的实效性,需要对宣讲的特点进行准确把握。目前,从党校宣讲达到的效果看,亟待解决如下问题:
一是理论宣讲内容与宣讲对象需求不一致。理论宣讲内容偏重学术化、专业化,而对党员、干部关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农村干部所需求的政策引导和扶持等相关内容较少,结合宣讲内容和工作实际进行分析得较少。因此,设计的内容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是理论宣讲工作感染力、吸引力不够强。在基层理论宣讲中,专题培训、讲座等传统宣讲方式相对普遍,局限于传统的灌输式授课模式,没有形成有效互动,听众难以入心入耳。
三是针对不同的宣讲对象,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理论水平、理解接受能力和关注重点等方面的差异,在宣讲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一概而论。
四是理论宣讲平台有限。党校当前宣讲平台主要依托于党校大教室。在新媒体平台利用上,较多局限于单位内部使用,辐射覆盖范围不广,宣传不够有力。
五是缺乏专门性的理论宣讲人才。当前理论宣讲成员主要依靠我校教师和极少数我区业务骨干,面对全区各级各类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村“两委”班子成员、非公企业党员、社区支部书记等不同群体还存在宣讲“不接地气”的问题。党校的宣讲骨干大多身兼数职,没有充足的精力精心准备和开展基层宣讲工作。
二、做好理论宣讲的几点建议
基于上述问题,就要根据宣讲对象不同,扩充宣讲队伍,改变宣讲形式,充分开展分对象化、多形式的宣讲,把“讲给谁”“谁来讲”“怎么讲”有机统一起来,做到形式活、内容实,这样才能接地气、聚人心。
一是分析“讲给谁”,进行个性化定制。目前在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面,主要面对党员领导干部、党员、农村干部和基层群众。不同的宣讲对象,理解能力不同,需求也不同,这就要求对宣讲对象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合适的宣讲方式。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这类主体理解能力强,了解党的新理论新政策的积极性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较为了解,但知之较浅,了解不深入,接受的信息和知识较为零散,难以形成系统认识。对于农村干部和普通群众而言,他们的关注具有针对性,希望获取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更关注理论政策将会对生活的影响。针对不同的宣讲对象的特点,就要摆脱“一稿走天下”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调整宣讲内容和方式,同时要注意在宣讲实践中随时征集、梳理各类受众群体的多方面需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真正了解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存在的思想疑虑,量身定制宣讲内容,才能使宣讲更有针对性。
二是分类“谁来讲”,壮大宣讲队伍。目前党校宣讲主要以党校教师为主,学术化倾向明显,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可以得到系统的认知,但普通党员、农村干部和群众可能存在“听不进去”“听不明白”的问题。如果能够尝试引入“外脑”“各领域专家”来弥补党校教师自身的不足。加强与上级党校、燕山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将区里拔尖人才和各个行业的行家里手纳入我区的兼职师资库。比如吸纳司法、信访、文化、农业、旅游等部门的专家来提高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形成覆盖各行业领域、专兼结合的理论宣讲队伍。面对基层群众的需求,吸纳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等加入基层宣讲团,结合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的生产生活实际,提高基层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根据课程安排邀请其授课,既丰富了授课内容,又提升了培训档次。
三、创新“怎么讲”,丰富宣讲形式
宣传贯彻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要遵循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突出宣讲平台创新、宣讲方式创新等方面,密切结合工作、生活实际,满足不同对象的需求,打通理论宣传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发挥微信公众号的作用。接下来可创作、推送形式多样的理论宣传文章或视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提出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新的要求,在新媒体平台中主动掌握话语权,不断增强影响力,巩固主流思想理论传播的阵地。比如说结合区委打造“一地三区四城”的8个中国式现代化山海关场景的部署开展“热爱家乡推介家乡”网上专题教育活动。
二是融合红色资源,拓展教育渠道。当前党校现场教学只有组织生活馆、烈士陵园和警示教育基地甲申史鉴馆,对于当地培训对象来说过于熟悉,缺乏新鲜感。如果我们把全市各个县区的红色资源加以融合,进行交叉式的参观学习,更能激发学员参加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更好的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
三是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八国联军军营旧址就在山海关,结合山海关打造高品质国际旅游名城的愿景 ,设计一条红色旅游路线,拓展优化学校现场教学点,增强学员的体验式和现场教学感受。
四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讲解与解疑答惑有机统一起来,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故事、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深入浅出地开展理论宣讲。做到这一点不容易,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学用贯通,将总书记调查研究的“五字诀”牢记于心,注重调查时效,运用调研成果把具体问题讲清楚、讲透彻。
五是利用“微课堂”、微视频授课,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方便平时学习,且易于传播。使理论宣讲“活”起来、“动”起来,从而潜移默化地达到不同凡响的宣传效果。
六是积极探索推进教与学的双向交流,通过大力推进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和讲授式探索多样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互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